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北市學生三級棒球 克難苦撐

攸關棒球運動發展及人才養成的學生三級棒球,仍在有限資源下苦撐,即使是首善之都台北市與台北縣的學生球員,為了延續棒球夢,必須在河濱球場看天練球,手中握的是裂了又纏的再生棒,打的是脫了球皮用膠帶綁的回收球。

台北市成軍26年的東園國小棒球隊,完全靠家長後援會苦撐,除了每年市政府體育處補助體育班的20萬元經費,一個月球隊固定開銷的7、8萬元,全都由家長分攤。

大理高中,國、高中球員加起來有80人,其中3成是原住民球員,「大家都想著,把球打好,有一天也能出人頭地」。學校把校長宿舍騰出來,8個人擠一間房,平常學校的「主場」,就在華江橋下的河濱壘球場,河濱逢雨必淹,「每年常有超過一半時間不能用」。

棒球隊必須「以戰養戰」,沒錢租遊覽車,只好由教練、家長兼司機,整支球隊分乘4、5輛轎車,小選手借住香客大樓,家長也得輪流請假幫忙教練帶球隊。

「與其盼望補助,還不如靠自力救濟啦!」帶兵邁入16個年頭的東園國小總教練賴敏男說:「球隊最欠缺的裝備、器材,都是透過各種管道,向職棒球隊募集來的回收器材,即使打到不能打,一定要確認完全不能再修、再補,才能仍掉。」

練打的球打到脫線,就把縫皮拆掉,用水電工專用的膠帶纏上幾圈,「這招是到南部比賽時學的,打起來差別其實不多」。一支要價6、7000元的鋁棒打到裂,纏上繃帶,還可以再打上好一陣子,甚至拿來練習揮空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