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LED大放光芒— 迎接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人類在2百萬年以前開始懂得用火,到1879年愛迪生發明電燈,人類的照明開始發生第一次革命性的大變革,到了1992年美國奇異電器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顆磷砷化鎵的紅光LED,人類的照明進入第二階段的大革命。

這20年來,LED的技術日新月異,1993年日亞化開發出以氮化鎵銅(GaN)為材質的藍光LED,配合MOVPE(有機金屬氣相磊晶法)的磊晶技術,終於可以製造出高亮度的純綠光及藍光LED,LED開始邁向全彩化的目標。

1996 年日亞化學以藍光為基礎,搭配螢光粉,開發出白光LED,成為全球照明市場最受矚目的新興光源。從此LED逐漸形成一個上中下游體系完整的產業,日本的日亞化、豐田合成、ROHM;歐美的歐斯朗(OSRAM)、LUMILEDS、可瑞(CREE)、Lumination,以及南韓的3星、LG全力逐鹿,加上實力強大的飛利浦、奇異電器,台灣跨入LED產業則從封裝到上游晶粒廠,在侵權官司的陰影中,辛苦奮戰20年以上,今年很可能是開花結果最關鍵的一年。

這兩年LED 與太陽能是最被看好的綠色節能產業,不過太陽能產業因為投入者眾,加上矽原料崩盤,產業快速反轉,在經過幾年的大好行情之後,今年太陽能產業慘況逐漸浮現,過去可以輕鬆賺一個股本的公司,如益通(3452)、上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是負5.81元,新日光(3576)EPS是負5.15元,昱晶(3514)最慘,上半年一股虧損6.04元,與太陽能產業相關的公司,只有中美晶(5483)今年上半年出現獲利。

反之,同樣經過金融海嘯襲擊,LED產業卻處處見轉機,上游晶粒廠經過去年第4季及今年首季的虧損,第2季都出現顯著轉虧為盈的訊號,下游封裝廠則能維持不錯的獲利。例如,已是全球第一大四元產能及全球第三大藍光產能的晶電(2448),去年第4季虧損5.53億元,今年首季虧損1.07億元,今年第2季則有2.88億元的純益。另一家有奇美資金進駐的璨圓(3061)今年上半年已出現微薄利潤,剩下新世紀(3383)及泰谷(3339)仍在虧損。

不過從營收上,卻可以很清楚看到陡峭的成長軌跡,像璨圓今年2月營收只有7千萬元,到8月已跳升到2.24億元,8月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6成。晶電則從2月的6.8億元跳升到12.48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36.6%,經過金融海嘯襲擊,晶電到8月營收已恢復成長,這個成長力道來自LED廣泛的應用。

過去LED 用在手機當背光源,後來LED用在NB,再後來照明革命,LED取代白熾燈,像中國發改委最近重申白熾燈在未來3年內全部淘汰,LED又用在汽車的車燈,然後,中國大陸推動「十城萬盞」,全面使用LED當路燈,到了今年LED再一次發生應用端大革命,南韓3星率先開發出LED背光機種的LED TV,整個產業開始進入另一階段的新革命。

根據全球平面顯示器知名市調機構Display Search的資料顯示,到今年6月底止的上半年,LCD TV已占全市場67.3%,電漿電視占6.9%,傳統映像管電視只剩下25.7%,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一個重大改變,因為5年前映像管電視仍然是主流,沒想到很快被LCD TV所替代。

TV 進入液晶電視的階段,南韓的三星及LG逐漸取代新力(SONY)成為LCD TV領先品牌大廠。根據Display Search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在平面電視的機種,三星市占率達23%、LG占13.7%,SONY掉到第三,剩下11.8%,然後是 Panasonic 8.6%,夏普6.4%。

不過LCD TV耗電量大,三星今年最大的改變是將LCD TV的背光源,從耗電的冷螢光燈改為LED,將兩極安排在邊緣,而不是螢幕背後,使LED背光電視真正達到省電的目標,三星在3月推出LED 背光電視,到6月底1季已售出60萬台,且受到市場相當好的評價。

三星對LED TV 今年出貨的目標訂在220萬台,2010年會增加到6百萬台,以側光式(side view)每台需要3百至4百顆LED晶粒,單是三星LED TV對LED晶粒的需求每年將達24億顆,光是一家三星就可以擠爆晶電、璨圓上游晶粒廠的產能。

而且,在三星全力介入LED TV的攻勢下,LG、Panasonic及夏普也宣布加入LED TV行列,將進一步推動LED背光源的需求。過去LED最大使用量在手機,後來在NB,如今是LED TV,因為一台LED TV使用的晶粒是NB的10倍,LED TV如果快速攻占市場,那麼對LED晶粒的需求將數倍於NB。這將是今年LED最大的成長動力來源。

Display Search估計,到2010年,LED TV的滲透率將達10%。市場規模有人估計最樂觀今年達360萬台,明年將達1500萬台。加上原來NB使用LED當背光源,而惠普、戴爾、宏碁、 TOSHIBA及華碩等品牌大廠,今年推出NB幾乎全部使用LED當背光源,整個NB使用LED的滲透率已超過8成,去年以來,風行全球的小筆電,也已經百分之百使用LED當背光源,再加上今年NB將推出CULV的輕薄省電機種,也將百分之百採用LED作為背光源。

諸多應用匯聚在一起,已使上游晶粒廠提前宣布產能滿載,最近市場傳出,三星鞏固LED TV背光源的粒源,已開始與供應商簽訂長達一年的供貨合約,國內很多晶粒廠產能已簽到明年,這些晶粒廠則努力增資,作為擴辦產能之用。

例如,晶電今年辦了一次13.5 億元的海外可轉債,再以每股30.18元,辦了一次10億元的私募。璨圓則以每股39.3元,辦了一次7億元的詢價圈購,新世紀也以每股31.95元,進行了一次1.56億元的詢價私募,泰谷則以每股8元,進行了一次6億元的私募,再以每股20元,進行一次現金增資,引進億光的資金。

上游晶粒廠努力增資籌錢買設備,海外設備廠也出現產能吃緊的情況,像是德國MOCVD磊晶設備廠Aixtron,美國的Veeco,都傳出訂單已排到明年,晶電也表示,LED磊晶機台交期長達9個月。

上游的磊晶熱,下游從封裝到導線架,7 月起產能全滿,能見度一直到9月,像最大的封裝廠億光SMD已從月產12億顆,到年底前要擴增到15億顆,億光上半年純益達6.29億元,稱霸LED產業,另一家東貝(2499)上半年EPS達1.13元,8月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40.6%,已是5年來最佳成績,LED從上游到下游都出現豐收的熱絡景象。

另一個默默在布局的產業,則是與LED散熱有關的材料產業,LED TV很可能成為LED背光源的最大應用端,LED看板及LED路燈,也將在LED照明領域開花結果,不過高功率LED必須解決散熱的問題,將帶動日後LED封裝與LED散熱基板的潛在需求。

目前LED散熱基板,可區分為LED散熱封裝,導熱絕緣層(散熱膠)、金屬基板、散熱墊片與導管,LED晶粒封裝是採用高功率型的LED顆粒,目前封裝以陶瓷基板為主流。而金屬基板主要應用以鋁或銅金屬為大宗,不過陶瓷基板成本昂貴,未來的金屬基板仍將占有一定的地位。

國內廠商切入散熱基板的漸多,PCB業者具備路線鋪設的優勢,銅箔基板業者則具有壓合及黏合的優勢,被動元件業者則有材料化學優勢。大家的利基不同,但都開始站在相同的起跑點上。

而LED 散熱基板的關鍵在導熱絕緣層,這個部分由環氧樹脂、銅箔,及其他化學材料共同組成,由於熱導管占LED散熱基板成本4到5成,去年具有自製能力的廠商才能勝出,目前聚鼎(6224)跟日商日本電氣化學(Denka)緊密合作,佳總(5355)向外商Berquist買散熱膠,散熱基板未來將隨LED滲透率提高而成長,不過這個產業沒有標準化規格,也沒有明確供應鏈,未來勝出的關鍵在產品良率及品質的可靠度。

目前PCB 產業中,競國(6108)最早投入LED的PCB封裝,成效逐漸顯現,佳總則投入高導熱係數鋁基板(MCPCB),聯茂(6213)、聚鼎也有投入。另外,LED戶外照明,如路燈、看板,因為瓦數較大,散熱需求最大,未來散熱功率最好的陶瓷基板將成主流,國內廠商目前以同欣電(6271)發展最領先。而 LED TV散熱需求比路燈需求小,未來的MCPCB及金屬複合基板機會最大,佳總與聚鼎最積極。

另一個是上游晶粒供不應求,更上游的長晶材料,也成為台灣廠商布局的另一個焦點。

據估計,上游的LED 長晶材料晶棒年產值約31.27億台幣,全球達521億台幣,今年最熱門的是藍寶石晶棒(sapohire),由於跨入門檻高,目前以俄羅斯的Mono- Crystal,美國的Rubicon、Crystal Systems、Saint-Gobain、韓國STC、日本Kycera、Namiki,及MAHK領先,台灣的越峰(8121)及奇美集團投資的鑫晶鑽最積極,台灣自產的藍寶石基板大約只供應國內廠商10%產能,美國的Rubicon占50%,俄羅斯的Mono-Crystal占15%。

另外,原本以太陽能晶棒為主的中美晶(5483)與合晶(6182),也開始切入藍寶石基板。目前中美晶矽藍寶石基板月產能已由3萬片擴增到6萬片,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以往LED上游的晶粒廠很少向國內購買基板,不過今年產能吃緊,內購市場逐漸成熟,未來藍寶石基板可成為中美晶另一個獲利武器。

另一家晶棒廠合晶也積極在擴增藍寶石基板產能,年底出貨目標是10萬片。這個最上游產業,才剛萌芽,不過今年晶粒大缺貨,這個產業可能異軍突起。今年太陽能產業都大虧,相對中美晶還保有些微獲利,也許從太陽能晶棒跨向藍寶石基板是一條新路。

LED 產業在台灣發展20年,過去這只是一個小產業,今年碰上LED TV新浪潮,整個產業需求被激盪出來,上游晶粒廠與下游封裝廠可能會從小變大,而相關散熱與基板產業,也會在台灣形成獨特的產業鏈,台灣廠商與日本合作漸積極,很可能開發出一個大產業,這也是投資人今年在股市尋寶的主要藏寶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