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外資等離子夢的破滅 松下堅守等離子陣營

有資料顯示,從2005年開始,日立在等離子電視相關業務上就出現了赤字,2007年等離子部門更是出現1120億日元的虧損。這與日立押注等離子電視,且在等離子與液晶兩個市場之間遊移不定不無關係。

本世紀初,等離子曾一度是平板電視的代名詞。2001年,日立選定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花鉅資成立了全新的日立數字映像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背投、等離子、液晶等影像產品的研發和生產。2003年以後,市場對主導平板電視的等離子、液晶電視的需求量不斷地增加,國內平板電視市場進入了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2004年開始,日立致力於開發銷售大畫面等離子,在42英寸以上的平板電視生產方面,主推百萬像素等離子電視,將其作為主導產品。再次投入鉅資對位於日本宮崎的等離子屏工廠和日立數字映像公司進行了等離子生產線的建設。到了2006年,日立品牌在中國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佔有率獨佔鰲頭。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優勢的凸現,液晶電視逐漸搶佔市場,等離子電視開始走上了日漸衰敗的下坡路。2007年以後,平板產業方向漸漸明晰,液晶電視成了市場的主流。

2008年3月,日本先鋒公司正式宣佈將退出等離子面板的製造業務;同月,夏普宣佈放棄等離子面板製造;隨後,全球最大等離子面板供應商LG也宣佈停產等離子電視;日立也接著宣佈停止等離子面板生產。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DisplaySearch的統計數據,到了2008年,日立在業績不佳的等離子市場僅佔7.5%的份額。業務連續虧損讓日立為其等離子面板製造業務投入3.83億美元的減損支出。日立預測其2009年度等離子電視出貨將衰退24%。

去年3月,日立宣佈關閉位於捷克的啟用不到兩年的平板電視工廠,將800名員工全部解雇。不久後,日立與LG電子就等離子顯示技術長達兩年的多起侵權糾紛達成合解,也證明了等離子的專利權問題已經沒有太大的討論意義。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前三季我國彩電業液晶電視產量同比大增66.9%,增加到4932萬台;等離子電視則同比銳減26.6%,減少到180萬台。日本大和國泰證券也發佈了一項調查報告稱:“2010年後,中國大陸農村市場極有可能出現除液晶電視別無其他選擇的情況,這意味著等離子電視極有可能與傳統顯像管電視一道面臨著被‘清盤’的可能;不過與後者‘換代性退市’不同,等離子電視則是‘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這麼說似乎有些殘酷,卻提出了等離子電視產業不得不面臨的現實。不久前,飛利浦發佈的新品中已沒有等離子電視。LG電子和日立退出後,合資品牌將剩下松下堅守等離子陣營。

沒有留言: